遂昌县云峰中心学校的1200多名师生来自全国17个省份,包含汉族、畲族、苗族、壮族等13个民族成份。2021年以来,该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创建“之江同心·石榴红”校园系列为抓手,统筹发力、多措并举,“有感、有形、有声、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园建设。
01
提高站位,创建有感
一是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针对外来各族学生多,民族成份不同、家庭条件有别、生活习俗有异等实际,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该校以校园“石榴红”系列创建为抓手,用心、用力、用情,通过教育引导、情感联络、心理疏导,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灵、融入血液、注入灵魂;牢固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自觉认知,老师以“点石成金”作为终生使命,学生以“百炼成金”作为终身目标,充分挖掘师生成长的内生动力,奋斗实干铸牢校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石榴红”工作室与当地街道携手建立“红色印记”文化实践基地,开展“入党启蒙”“追寻红色记忆”“我身边的优秀党员”等标杆引领“筑红心”活动,增强了师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价值认同;组织各族师生开展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等志愿服务活动,与当地居民一起参与民俗文化节、民族艺术展、民族舞蹈大赛、“家乡美”故事会等活动,推动外来各民族学生更好融入校园和新家园;将外来各族学生户籍地与学校所在地进行串联,绘就“民族团结墙”,让各族学生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跟随母亲来遂打工的贵州籍彝族学生吴奥缘说,学校就是他的第二个家,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如亲人般温暖。
三是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创建民族团结劳动实践基地,设置“幸福园、金果园、清莲园、百草园、半亩园”五大劳动园,开设“陶泥吧、木工坊、竹编园、快乐厨房”,组织义卖各族学生栽种的果蔬,并将所得捐赠给养老中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校园的主理人。2022年,该校圆满承办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现场观摩会,洁净校园、团结氛围、优良质量、特色文化获得与会领导嘉宾的首肯。
02
完善制度,创建有形
一是完善考核制度。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建立遂昌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教育局、园区、云峰街道联席会议指导机制;制定了《石榴红系列创建工作制度》,对学校已有的《教育教学奖励办法》《学生礼仪细则》《洁净校园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年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做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德育、学科教育、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法制教育“六个”相结合。
二是完善宣传体系。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广播、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平台,动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建进程;通过团结园、团结石、团结墙、古代先贤人物简介碑等载体,固态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通过团结吧、工作室、风貌厅等空间,活态展示各族师生风采与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