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一堂由鹤壁市高中党委书记、校长冯喜亮为师生精心准备的特色党史课在该校学术交流中心开讲。生动形象的党史故事,为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送上了一把“金钥匙”。
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近年来,该校坚持善用党史这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校领导发挥“头雁效应”带头上思政课、听思政课,并以革命英雄和抗疫英雄的动人故事,启发青少年学子用自己的肩膀担负起民族的希望。
融入“社会大课堂”。目前,该校已经与山城区石林镇刘邓大军石林会议旧址、鹤壁市烈士陵园等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合作共建“鹤壁市高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积极拓展“社会大课堂”,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红色育人资源,打造党史育人、实践育人大平台,推进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德育为首。该校十分重视德育,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校本读物;开展了“话说党史”微视频比赛、“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和宣传、道德讲堂、文化大讲堂、戏曲进校园、励志讲座、党的最新理论进社区宣讲、“书香校园”阅读、观看红色电影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鹤壁市高中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以人为本 党建凝聚师生合力
该校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学校总体规划,把创建文明校园列入重要日程,组织机构健全,方案明确具体,创建目标责任到人,坚持每月专题研究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同时,专门成立了以冯喜亮为组长,其他校党委委员为成员的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文明校园标准细化分解,责任到人。
该校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各种重大节日为契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通过“互联网+创建”,大力宣传鹤壁市和学校文明创建最新成果。
创建中,该校强调党建高质量引领,引领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各种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和“三会一课”制度,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和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通过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美化校园环境,提倡文明生活方式,不断加强育人阵地建设。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结对共建文明社区、文明知识宣传、清洁家园、教育帮扶、文明交通执勤、义务植树、友情捐款、情暖百姓、拥军优属、“红十字”救援等各类公益活动。
加强学生德育工作。该校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让校园充满生机,让学生怀有远大理想,打造激情燃烧的魅力校园。成功举办了“鹤壁市高中校园之星”评选暨颁奖典礼,组织了高三告别母校毕业典礼、十八岁成人礼、向精神文明结对帮扶村学校捐书等活动,以及各种球类比赛等,达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使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受到大气、高雅的熏陶,使精神文明之花在校园中灿烂绽放。
以师为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该校常态化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并将师德师风考评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管理制度。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演讲比赛,结合老中青教师特点开展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比赛等,不断提高教职工业务素质,增进教职工身心健康。
同时,该校精准培养学科骨干教师,为名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和可行路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劳模式的名师引领,该校教师乐于教学、勤于研究,学生乐于学习、勤于钻研,形成了“团结勤奋 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此外,该校还组织教师多次到鹤壁市鹤山区结对帮扶社区开展帮扶活动,赴淇县朝歌街道南关中心小学少年宫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淇县黄洞乡初级中学投资4万余元,帮助其建设功能室和校园文化;为南关中心小学开展送课下乡10余次,送去图书3000余册,还为孩子们送去142件棉帽和手套,并为其精心绘制了长达100米的红色画廊《图说党史》手绘墙。
“德为先、人为本、师为尊,培养个性飞扬、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让学校每名师生都拥有独特的魅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学校一直努力的方向。”冯喜亮说,鹤壁市高中将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更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早日把学校打造成“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