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家里有个先生,一个民办学校就开起来了。现在随着时代变迁,民办学校申请流程被拉长,申请条件愈发严苛。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民办学校出现了 20 年以来的首次缩减,难以为继的教培机构数量同样不计其数。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此时正在经历什么?民办学校和教培机构之间又有哪些联系?
01 民办教育曲折开场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被称为私塾,后称为学堂。新中国成立之前,民办教育在我国担任着较重角色。1952 年,中央政府提出办学指示,要求将所有的私立中小学转为公立学校,中国私立教育因此在历史舞台中消退了一段时间。
直到 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大会上指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中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私立学校。除此前存在的民办学历教育外,民办教育推进到中、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
1997 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实施;1998 年,民办教育立法工作开始;2002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民办教育发展逐步进入规范化快速发展阶段,江浙一带等个体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更为迅速。但与此同时,国家开始着力发展公办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待遇得到明显改善,民办学校吸引力逐渐丧失,相应生源开始减弱。
展开全文
转机出现在 2021 年,从中央到地方开始重新重视民办教育,教育部着手清理不利于民办教育的歧视性政策,出台《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部分地区还为在校生及任教老师发放补贴。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待遇逐渐平衡,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还可保留原有的身份、档案。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明确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民办学校“难办”以 2002 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通过为标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民办教育的受教育者的关注重点已从传统的对民办教育在量上的需求转变为对质的追求。民办学校申请设立门槛相应增高。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小学部分)所示,对于小学文理学学习、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图书配置等硬件设施建设均有要求。仅小学科学教学设备配置标准就有 167 项,最少数量需达到 1736 个。举办者前期投入增加,且其在筹备设立期内不得招生,但是教师、场地、该有的硬件设施一样都不能少。
提交 11 大项资料只是申请设立民办学校的第一步。一般情况下,申请审查时间在 45 个工作日。民办学校除要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需要到各部门进行备案,如民办学校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备案、民办学校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备案、民办高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等等。申请通过后会下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民办学校正式设立批准书。
民办学校繁琐的筹备和审批流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粗放式增长的趋势,逐渐实现了“良币驱逐劣币”,规范了市场秩序,有效减少民办学校跑路情况发生。伴随着资本加码入场,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能够吸引清北等名校毕业生加入,也时有公办学校教师被高薪挖走。
03 教培机构是民办学校,但不能被称之为学校《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五条指出,“本法所称的民办学校包括依法举办的其他民办教育机构”。民办学校包括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及民办教育机构,以及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及民办教育机构。
下一篇:现存毛泽东最早的中学作文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