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介绍
电白区,隶属广东省茂名市,位于广东西南沿海,介于东经110°54′—111°29′,北纬21°22′—21°59′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陆地面积2128平方千米,管辖2街道21个镇4乡级单位,202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93.27万人,全区常住人口154.40万人。
电白区因多雷电而得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合并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电白自此以县称,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建制,合并设立电白区。电白区的旅游资源有 中国第一滩、 罗坑水库、 锦盖山、 放鸡岛等。
2021年,电白区生产总值613.6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8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72元,增长8.0%。
电白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电白县境已有人类活动。
据历代县志,电白唐虞时代属南交地,三代(夏、商、周)时是杨州之南裔。
春秋战国时代为百越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打败西瓯、骆越等部落,统一岭南,从此南越地正式纳入秦朝版图,并置桂林、南海、象等三个郡,时电白地为南海郡之西境。
秦末,反秦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驻守南海郡的秦将赵佗,乘机并击桂林郡、象郡,于秦甲午二年(前207年)建立“南越王国”,自称南越王,电白为其辖地。
汉朝,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粤,秦时岭南三郡被分置为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南海七郡,时电白属交州合浦郡高凉县地。
三国(魏、蜀、吴)时,地属吴国。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析合浦郡,置高凉郡;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的南海、苍梧、高凉、郁林四郡,设置广州。电白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地。
两晋时电白属与三国时相同。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从高凉郡析置海昌郡,辖地为今电白区树仔镇和电城镇,郡治在宁化县(今电白区树仔镇莘陂村)。领宁化、武宁、永建、招怀、兴定等五县。属广州。南朝齐时海昌郡领宁化、永建、招怀、始化、新建五县。郡治仍在宁化县(今电白区树仔镇莘陂村)。仍属广州。南朝梁时海昌郡领海昌、宁化,永建三县。梁大同元年(535年)设高州。海昌郡改属高州。南朝陈时海昌郡领海昌、宁化,永建,化招、熙墰、招集六县。
南朝梁大通中(528年),析高凉郡置电白郡、南巴郡、连江郡等12个郡,兼置高州,统辖各郡。这是以电白为郡名之始。当中电白郡辖地为今 高州市东北部及电白区西北部,郡治设在高凉西北境的安乡(今高州市 长坡镇旧城村,未建城)。仅领电白一县。陈因之。电白在这段时间以郡、县同称。时电白属高州之电白郡、海昌郡、南巴郡、连江郡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合并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电白自此以县称。废南巴郡为南巴县,废连江郡为连江县;大业二年(606年)省南巴县入连江县;大业三年(607年)废 高州,复设 高凉郡。电白县先后隶高州、高凉郡。
唐朝,地属岭南道。武德四年(621年),废高凉郡,电白县和连江县隶 广州。五年(622年),析连江县复置南巴县;良德县自泷州改隶高州。六年(623年),复置高州,州治在高凉,电白、连江、南巴、良德等县同隶高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高州徙治良德县;开元五年(717年),移治连江县。连江县改名为保安县;天宝元年(742年),高州改称高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高州。时,保安县仍为 高州、高凉郡治所。期间保安县改名为保宁县;大历十一年(776年),高州徙治电白县。辖电白、良德、保宁三县。州、县同治,始筑土城。县城周围328丈5尺,高6尺。这就是电白最早的县城。
五代十国时,县名不变,属南汉国土。
宋朝,隶广南西路。开宝五年(972年),保宁、良德两县废入电白县。南巴县废入茂名县。景德元年(1004年),高州废,电白县改隶窦州。三年(1006年),复置高州,电白县仍为该州治所。
元朝,隶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高州路。至元十七年(1280年),高州改称高州路,路治在电白县,县址仍在安乡(今高州长坡旧城村);大德八年(1304年),高州路治徙于茂名县,电白县仍以旧州址原土城为县城;至正十五年(1355年),高州路还治电白县,路、县仍同治。
明朝,隶广东布政使司高州府;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临近南海边的神电卫城(今 电城镇)筑成土城;成化元年(1465年),旧县城为云炉、大桂山寇所毁;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因旧城被毁,故电白县移治于神电卫城,卫、县同治。割附郭、朗韶、朗肆、地安、怀德等6乡以属茂名县。茂名县下博乡地(原良德县部分地和南巴县地)划入电白县。同时府治也从电白县徙迁茂名县。至此,基本确立了今电白区的行政区域范围。
清朝仍为明制,隶广东省高雷道(后改高雷阳道)高州府。
1911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并在同年废高州府,电白县隶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