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推进了人类进步、繁荣与交流。
2021年初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有关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翰林大运河集团所属的北京市通州区骑游协会倡议发起“沿《古运回望图》骑游京杭大运河”活动,让人们加深了对京杭大运河文化及沿岸风土民情的了解,畅想着大运河的未来!此举得到了骑游爱好者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来自9个城市的33名骑游者组成运河骑游队历经28个昼夜,胜利抵达杭州。继后,在各级领导、学者、专家、大师的大力支持下翰林大运河集团成功制作了《重游运河图》,为进一步弘扬“运河文化”,助推“运河申遗”,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2021年的运河之旅已经永远地凝固为历史,骑游路线示意图上的六十六枚沿途印章、三十五座城市记录着京杭骑游之旅每一个难忘的时刻!今天让我们随着运河骑游队一起走进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临清。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古运回望图》临清段)
(骑游队从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出发)
临清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因城临古清河而得名,《名胜志》中记载“临清以临清水而名”。明清时期,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工商重镇,江北五大商埠之一。
2006年,临清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并相继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市、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市、省级文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京杭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几百年的运河文化历史沉淀,临清拥有保存完好的中洲古城、运河钞关、鳌头矶、清真寺、舍利宝塔等1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和11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通河临清段及运河钞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孕育出众多名人志士,明代文学家谢榛、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等,都是临清杰出人物的代表。临清还是武训兴学所在地、山东快书诞生地、《金瓶梅》故事重要背景地。临清也是美食之城,特色美食小吃种类繁多,什香面、济美酱菜、托板豆腐等美食远近闻名。
(京杭大运河临清段)
运河文化
古老的京杭运河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 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经济社会繁荣500余年,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和商业都会,成为当时中国30个大城市之一,是重要的商贸流通中心、税收中心和中国北方曲艺的发祥地。曾被清乾隆皇帝誉为“富庶甲齐郡”。
临清在明清时期曾以漕运咽喉、军事驻地、商业都会著称于世,作为漕运咽喉,担当着运皇粮的重任,留下大量和运皇粮有关的街巷。运河沿岸,临清粮仓最大,不但有皇粮、还有地方粮仓及部队军粮。
临清粮仓在城市西北角,占砖城四分之一。最重要粮仓在以马市街为轴心的几条巷中。那里有条碾子巷,即在交粮时,粮食里有土气、草屑,可在此晾晒。
明史专家,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他写的一篇文章《明代忠臣》中说“临清对于国家的粮食重心好象是一个储水器。跟长江关系一样,丰水时它能够储纳;枯水期时它能输出,能保证国家供应;保证机关,行政部门,军队,地方供粮。”
(临清贡砖)
贡砖文化
临清贡砖明清两代“岁征城砖百万”,现在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中,临清贡砖处处可见。明十三陵等皇家陵园所用的“寿工砖”也由临清烧造。这些砖至今不碱不蚀、敲击有声。500多年的历史中,临清烧造贡砖时间之长、数量之大是中国任何地方无法比肩的。其实不止北京,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等等这些地方都有临清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