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风景
无限好
· 成长一直在路上 ·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训练学生成为有竞争力的“考生”,而是创造一种氛围,让孩子们生活在其中,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教育的本质也不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培养关键性能力——“七大学习力”。
这七大学习力是孩子们能够带得走的素养,也是维系他们未来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宝贵财富。河南省实验中学思达外国语小学数学组教师正在学习探索、积极实践的“社会化学习”新型课堂就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七大学习力”。为了引导老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紧承语文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力”专项研究与探索论坛之后,教务处组织开展第三届教师成长论坛(二)——数学组 “社会化学习”专题论坛。
论坛分四个环节:课例展示、教研组评课、同伴分享、校长讲话。
01
课例展示
张雪静老师和六(5)班的学生展示运用“社会化学习”活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三》研讨课。
预备学习
课前张老师和她的研究团队精心制作学习单。学习单就像一幅学习地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单解读目标、独立研究、多元支持(翻阅课本、查找资料等),最后提出问题。
团队共学
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在各自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序交流,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并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老师完全退出课堂,把时间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生生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这样的课堂,学生真正站在了正中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让学习真实、深度发生,每个孩子都是主角!
赵校长参与小组共学活动,感受孩子们积极的学习状态。
质疑深化
学生借助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组织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对学习的重点进行巩固,难点进行点拨,发现缺口,再次解决。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肤浅到深刻,从单一到多元,从零散到系统,从模糊到清晰。
评价反思
当堂检测,通过目标比照,对前面三次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小组积分统计,对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化素养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2
教研组评课
课后,数学组周望老师从预备学习、团队共学、质疑深化、当堂检测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详细点评。周老师夸赞老师适时准确的引导,点燃了学生探索的热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学习力!
03
同伴分享
数学教研组长吴世军老师做“让梦想一路生花 ——改变,从‘社会化学习’开始”主题报告。吴老师从社会化学习的意义、缘由、实践探索和收获四个方面和大家展开交流。吴老师谈到,数学社会化学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共同体内基于充分的对话协商,以促进数学素养和社会性素养协同发展的数学学习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