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闫琪)5月22日,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暨南大图书馆学教育百年纪念“数字文明时代的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在线举行。会议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主办。会议以“数字文明时代的图书馆——图书馆学界和业界的对话”为主题,专家学者围绕图书馆学的专业性、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庆华教授代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致辞,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报》常务副主编吴澍时主持。
图书馆学的专业性和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郑建明发表主题演讲 主办方供图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柯平发表主题演讲 主办方供图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叶鹰发表主题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卢小宾主持主题报告环节 主办方供图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郑建明作题为“新时代图书馆学专业性属性观及其学科专业化发展的守正与创新”的主题报告。郑建明阐述了图书馆学专业性的属性观,他认为图书馆学是关于图书馆的学问,图书馆是图书馆学学科的专业属性所在,并从跨学科的角度对图书馆学学科进行了阐述,指出图书馆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接着,他从专业属性出发分析了图书馆学学科专业化发展特征,目前图书馆学的发展呈现高度整合与不断分化、多元化、非图书馆学领域扩大和去图书馆学趋势逐步增强的走向。最后,他指出了图书馆学学科发展的路径——守正与创新,守正是根本,创新是支点,要用守正来撬动创新,守正与创新的要点是守住图书馆学学科的根本、加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变革图书馆学学科内容体系以及推进图书馆学学科转型。郑建明对如何推进图书馆学学科转型进行了重点论述,第一,要关注图书馆学专业性属性与学科专业化发展的关系;第二,完善优化图书馆学科内容体系;第三,按照三级学科点来加强图书馆学学科内涵建设;第四,明确图书馆学学科建设路径;第五,完善图书馆学学科评价体系。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柯平的主题报告题目为“图书馆专业化的学理依据与社会化挑战”。柯平从学界对图书馆认识的变迁这一角度,阐述了图书馆专业性的两个维度,包括组织专业性和活动专业性。接着,他对图书馆职能、机构、业务、职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挑战这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柯平指出进入信息时代后,科学交流模式发生了改变,作为正式科学交流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的“科学两翼”位置也逐渐弱化,图书馆对科学的辅助作用一部分被互联网所取代,因此图书馆在科学方面的社会职能面临着社会化的挑战。其次是图书馆机构与社会化的挑战,他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图书馆的规划与其他的公共机构、服务机构具有同质性,特别是在组织结构方面,缺乏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随着法人治理结构的加强,出现了一种误解,即图书馆只要把原有的制度管理发展为依法管理即可,但柯平认为需要将依法办馆和科学办馆融为一体。图书馆业务的专业化首先表现在业务的科学性上,即业务的标准化规范性程度、科学原理的完备性以及技术的知识含量,业务的专业化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要不要外包、哪些业务外包的问题。柯平坚持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是专业性的体现,不可以外包。他强调,图书馆职业的发展必须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图书馆职业的科学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三个方面必须要统一起来才能体现专业化。在社会化过程当中必须坚守和捍卫图书馆职业,捍卫图书馆专业的专业化,发展图书馆职业,更要发展图书馆学教育。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叶鹰以“为何图书馆学对图书馆失去关注”为主题进行了报告。叶鹰指出,在数字文明时代,图书馆学的话语体系逐渐脱离了图书馆,目前图书馆学的发展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图书馆学研究追逐热点却难以指导图书馆发展,二是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学很不满意乃至非常失望。在此基础上,他对图书馆学研究热点的演变和成果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自身作为图书馆馆长的经验对图书馆学人才素质进行了探讨,提出“我们好像总在追逐浪花,而忽视了沙滩的建设,我们应该在我们追逐浪花的过程中,看看他究竟最后能留下什么样的沙滩”。针对图书馆学界和业界脱节的问题,叶鹰给出协同业界需求和学界追求的五点建议:第一,图书馆学需要一个稳定的理论内核,书理学是重要的基础;第二,图书馆发展应不断提出图书馆学研究问题,目前图书馆学在实践中提出高难度研究问题的能力存在不足;第三,图书馆业务庞杂也增大了图书馆学的知识广度与难度,需要对图书馆中的技术、人员结构、应用等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第四,图书馆学不可失去对图书馆的关注,要牢牢抓住学科的根基;第五,图书情报一体化可以互相促进发展。
上一篇:合肥市中心图书馆主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