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9日至翌年1月31日
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
1948年11月初,在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胜利和淮海战役正顺利发展的的震撼下,分布在以天津、北平为中心地区的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共4个兵团12个军55万余人,已成惊弓之鸟。为了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不使其南逃西窜,中央军委决定乘该敌尚未最后定下逃跑决心之前,迅速抽调东北野战军主力12个纵队约80万人于辽沈战役结束后秘密入关,在华北野战军两个兵团及地方部队的配合下,首先对西线之敌人 “围而不打”、对东线之敌“隔而不围”的方针,由西而东,逐次抓住敌人,尔后再各个歼灭被围之敌。
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11月28日,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包围张家口之敌第105军5万余人,拉开了战役的序幕。傅作义为保住向西的逃路,急令其第35军增援张家口。为了抓住西线各敌,中央军委于12月2日,命令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向涿鹿、下花园急进,同时令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向南口、怀来前进切断平绥路,分割包围沿线之敌。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向越过长城向北平、天津挺进。傅作义发现东北野战军主力的动向后,随即将其第86军、第62军从芦台、汉沽、丰台调回天津,第87军从唐山撤回塘沽,准备顽抗。21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华北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已将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各点之敌全部包围。
人民解放军对平津之敌完成战略分割、战役包围之后,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办法,于12月22日至24日全歼新保安、张家口之敌,切断了傅作义集团可能西逃绥远的道路。为了统一平津战役的领导和接收大城市,1949年1月10,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1月14日,人民解放军5个纵队共22个师向天津发起进攻。至15日攻占天津,全歼天津守敌13万人,生俘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17日,解放塘沽,断绝了敌人海上逃路。至此,北平之敌完全孤立,陷入绝境。在人民解放军的压力下,北平守敌傅作义集团接受了和平改编,至1月31日,北平的国民党8个军,25个师全部开出北京城外,听候改编,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总”所属3个兵团部、1个警备司令部、13个军部、51个师共计52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地区。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4个多月,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歼敌173个师,共154万人,连同在此期间其它地区的作战,共歼敌182万人,连同孟良崮战役中被歼灭的整编74师在内,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全部覆灭,敌人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关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总体设想
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主持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并讲话。
讲话首次提出关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总体设想: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过三关以后就好办了。第一关战争,第二关土改,到社会主义这是第三关,就好过了。在一九五一年二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把上述设想概括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并被会议确定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构想。
对国民党反动匪帮逃往国外的声明
1949年11月29日,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对国民党反动匪帮逃往越南等地的声明》。
《声明》指出,中国人民 解放军在目前迅速地继续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正日益接近我国的西南国境,蒋介石正在把他们的希望转向越南及其他和中国国境毗连的地方,企图把这些地方作为他们的残兵败将的遁逃所,并准备把它们作为等待时机以便卷土重来的基地。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法国政府及和中国国境毗连的各国政府郑重声明,彻底消灭国民党所有反对武装力量,乃我政府不可动摇的政策。不管战败了的国民党反动军队,逃到什么地方,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都有权利过问这一事实,而容留国民党反对武装力量的任何国家的政府必须对此事实负责,并承担由此产生一切后果。
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捐躯
1950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