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大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时间组织师生学习,学深悟透文件精神,《意见》出台引发师生热议。
校党委书记 缪昌武:
《意见》的印发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新贯彻和新落实,也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新遵循和新使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主阵地,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鼓励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推进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高职院校身处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要体现提质赋能、优化人才结构、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和全局统筹,强化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方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劲松:
《意见》围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目标定位、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改革、品牌打造、组织实施等7个领域阐述的22条内容,既是对“职教20条”以来职业教育改革经验和发展问题的系统总结,也指明了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强化类型特征、提升自身适应性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意见》的出台是其顺应新时代趋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坚定类型自信的重要契机,高职院校要继续在深化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院校品牌打造等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改革举措上下功夫,发挥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就业民生、助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书写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技并修、人人出彩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蒋新萍:
《意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明确强调了要巩固、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指出了要通过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的路径来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为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意见》要求职业教育要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进一步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意见》从政府和地方职能、制度建设、经费支持、社会环境等方面,对落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保障要求,作为长期在职教战线工作的职教人,倍感振奋,真切感到: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檀祝平:
《意见》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人才宣传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学校宣传部部长,一是要深刻领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的教育教学改革总体要求,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二是要加大“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宣传。我校有“大国工匠”培养的光荣历史。全国劳模邓建军、吴宏胜,中国铸造大工匠马艳东,江苏工匠韩迎辉等,都是我校优秀毕业生,我们要把“邓建军写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邓建军的校友们”系列报道、“劳模工匠长廊”“学校文化长廊”等学校文化项目建设好、宣传好,使之入脑入心,并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为现代工匠人才培养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科技处处长 蒋正炎: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长三角及常州区域支柱产业,整体设计,重点布局,联合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卡脖子”问题,促进成果转化,融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双创培育、产业教育、对外开放于一体。学校秉承“顶天”,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高层次人才聚集优势,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升级贡献智库力量;坚持“立地”,建设区域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探索“需求导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路径,平台和团队产生的科技成果进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开展“学生科研助理工程”,营造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举办师生科研创新成果展,打造成科技传统节日盛会,择优推荐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双创大赛。
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海外教育学院院长 费建明:
下一篇:新冠疫情对就业影响比预期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