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邬建安个展:是海,是沙丘
策展人:李振华
空间设计:王子耕
平面设计:钱若斐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6日-2022年2月13日,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场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西展厅1
展览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源道与新开路交叉口南300米
主办单位: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
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特别支持: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邬建安 《九重天》(局部),⼿⼯镂刻⽜⽪、⾦属框架,540x391x15cm,2021-2021 ©邬建安,2021
一场穿梭于过去、现在与未来,遨游于神话、现实与科幻,纵横于当代美学、民间文化与时代命题的大型沉浸式展览项目——“邬建安 个展:是海,是沙丘”(Wu Jian’an: The huge sand dunes are the bed of the Sea)即将于2021年9月16日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启幕。作为由文化和旅游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的重要主题展览,展览旨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艺术家邬建安不同系列的代表作和新作进行“混编”,打造一幕震撼的多维全景视观盛宴。
邬建安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相较单纯在当代西方语境或传统东方语境进行探索,邬建安则以他独到的思想结构和逻辑体系,编织在时空与文明间纵横的叙事关系。他综合各种材料、语言和媒介,在当代艺术与古老的文化之间重新构建一条条可视纽带,赋予古代神话、图腾、民间技艺、志异故事、传统书写一种种全新视观。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将糅合了地缘特征、时代志趣与个人才情的观念与叙事,带到国内外不同的场域: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还有法国、德国、新加坡、巴西、瑞士的文化空间……
邬建安《⽩⽇梦的森林-槿》(局部) ,铜板激光镂刻,⼿⼯打磨,321×100×100 cm,2021©邬建安,2021
邬建安《⼈造物》(⽰意图),泡沫模型、纸黏⼟、镜⾯、⽔、仿真动物⽪⽑、⽊结构、沙,尺⼨可变,2021©邬建安,2021
这是一个新旧交融的展览。在超越时空,突破边界的场域中,陈列着邬建安的几组大型作品,从始于铅笔线描转向牛皮雕刻的代表性作品《九重天》,到运用黄铜镂刻语言对剪纸作品进行“再创造”的《白日梦的森林》;从“跨界”艺术实验——由10件仿真动物标本组成的装置艺术作品《征兆》,到映照人与自然关系的《人造物》和《兽笔》;从用象征的句法扎起文化基因“巨人”的《大身体》,到以营造空间和环境的方式将近四百个单体作品组成巨型矩阵的《素色的面孔》。邬建安创作中对新旧交融、图像转绎和材料衍化的不懈探索,以空间序列为线索徐徐展开……
展厅效果示意(空间设计:王子耕)
巨大的沉浸式时空场景营造,是本次展览最大的特色。“是海,是沙丘”,源自海为万物之源,沙丘为海底的陆地,海与沙丘特指自然循环,或在有与无之间,在策展人李振华看来,邬建安的作品尽管富于图像和叙事的营构,但不应忽视的是他创作中的超自然力——非图像的,非志怪的,绵延不懈的追问。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到抽象,他的作品以天马行空的方式,通过远古的回响去激发和唤醒某种群体记忆,引发人对世界的遐想。因此,整个展览从强调叙事性和故事的上下文引入对未知能量的表现,一切终归于纯粹材料和观念的空间尺度和质量,并作用于人的抽象感知力,塑造一个能量不息的空间。
展厅效果示意(空间设计:王子耕)
行走、运动、知觉,是展览体验的重心,整个过程就像一次远古世界或科幻世界的探秘之旅。正如策展人李振华所描述的:“1977年9月5日出发的’旅行者一号’,2021年9月12日飞出了太阳系。过去和未来,成为这个展览希望呈现的焦点,一个既可以是远古洪荒,也可能是科幻小说《沙丘》(Dune)中的世界,或NASA拍到的宇宙图像中的某处。失去联系的人造卫星,旅行中陌生的无人之处,科幻小说中最孤独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