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全校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
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主席、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我国科技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用一系列战略安排和重点部署指明了中国科技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一名高校科研人员,我感到深受鼓舞,更感到使命在肩。科技自立自强是决定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我们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经受重重考验,不断实现科研创新的突破。创立了具有自主产权的花生等根茎类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建成了农业农村部黄淮海产区甘薯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把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总部迁入我校,逐步实现了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奋斗方向,是新的科学“进军号”和“动员令”。我们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笃定农机化事业智能转型、高质量发展新目标,紧紧围绕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园艺学院院长张忠华教授:
随着科学理论和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作为从事农业生物基因组和遗传育种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科技领域的快速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会、主动应变,探索新的科学思想、理论和研究范式,争取在世界科技前沿继续取得进步。
在农业生物学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对生物大分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入精准调控阶段,从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走向合成生命、设计生命,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生命伦理的挑战”,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从认识和改造生命快速走向角度合成和设计生命,更多的为人类发展带来福祉。
国家玉米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庆杰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国科技工作作出深刻总结,对今后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长远展望,并重点强调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倍感鼓舞和自豪,也让我认清了当前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和全院上下的齐心协力下取得长足的进步。今后,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面向“健康中国”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科技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问题上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深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研究生处处长陈景堂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大会的召开指明了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就要立足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三农”,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持续发力,培养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我们将牢记使命,奋发向前,培养好新时代“顶天立地”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
科技处副处长赵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