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顺应信息时代发展大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双边、区域和国际对话与合作,致力于与国际社会各方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入开展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推进全球网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互联网普及应用。一是积极推进全球光缆海缆建设。通过光纤和基站等建设,提高相关国家光通信覆盖率,推动当地信息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广IPv6技术应用,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云间高速”项目首次在国际云互联目标网络使用SRv6技术,接入海内外多种公有云、私有云,实现端到端跨域部署、业务分钟级开通,已应用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推动北斗相关产品及服务惠及全球。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至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与阿盟、东盟、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区域组织持续开展卫星导航合作与交流,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行业和专业应用等标准化组织。三是助力提升全球数字互联互通水平。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积极开展5G技术创新及开发建设的国际合作。中国企业支持南非建成非洲首个5G商用网络和5G实验室。中国积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助力提高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将“智慧港口”建设作为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分享数字技术红利,助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积极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助推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一是“丝路电商”合作成果丰硕。自2021年以来,中国与五大洲24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电子商务企业加速“出海”,带动跨境物流、移动支付等各领域实现全球发展。与自贸伙伴共同构建高水平数字经济规则,电子商务国际规则构建取得突破。二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应用发展。中国积极为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云服务支持。以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为平台,有效利用云服务平台等资源,建立起由51个国家、141个合作伙伴参加的全球微生物数据信息化合作网络,牵头建立全球微生物菌种保藏目录,促进全球微生物数据资源有效利用。协助泰国共同打造泰国5G智能示范工厂,积极同以色列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
积极参与数字经济治理合作,推动建立相关国际规则。中国在国际或区域多边经济机制下,推动发起多个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和诉求的倡议、宣言和提案。一是推进亚太经合组织数字经济合作。202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首次将互联网经济引入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框架,发起并推动通过《促进互联网经济合作倡议》。积极推动全面平衡落实《APEC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先后提出“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后疫情时代加强数字能力建设,弥合数字鸿沟”等倡议。二是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数字经济合作。在中国的推动下,2021年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并通过《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这是全球首个由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数字经济政策文件。三是积极推动世贸组织数字经济合作。2021年,中国正式宣布加入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发展之友”。2021年,中国与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新加坡、尼日利亚、缅甸等76个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发表《关于电子商务的联合声明》,启动与贸易有关的电子商务议题谈判。2022年,中国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发表《关于〈电子商务工作计划〉的部长决定》,支持电子传输免征关税,助力全球数字贸易便利化。
此外,中国积极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下开展数字经济治理合作,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不断深化同金砖、东盟国家等开展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建立数字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数字创新、数字技能与素养、数字化转型等务实合作,合力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
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持续深化全球网络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