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永安街小学秉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办学理念,以推动“小书虫阅读工程”为着力点,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倡导师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热爱读书的文明风尚,营造出知书达理、好学上进的校园书香氛围,让师生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中沁养发展。
营造育人氛围 —— 最是书香能致远
1、文化育人,润物无声
漫步校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处处洋溢着人文气息。教学楼的楼层文化墙、文化长廊,处处泛着书香,师生的书法作品、社团展品处处彰显着文化育人。行政楼三个楼层的佳作长廊、科技长廊、传统文化长廊,展现师生优秀作品;道德宣讲栏、百草园,银杏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时时处处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氛围、浓浓的书香气息。
2、整合资源、硬件保障
学校图书室现有藏书15000余册,囊括教育、文史、社会和自然科学等。根据师生需要,每年及时购置新书和订阅教育刊物,让老师及时了解最新教育理念,添置孩子们喜欢的图书,保证师生汲取充足的“精神营养”。学校建成一个阳光读书台,每班配备小图书架,成立图书角;利用楼梯楼道空闲地增设休闲阅览区,在南教学楼一楼建成2个开放式“小书虫读书吧”;建成“青藤工作坊”和“女工之家”,为教师开辟了休闲品茶读书角。
图书室实行信息化管理。每周一到周五,定期向老师和学生开放,每周好书推荐、集体借阅、学生读书社团活动,保证师生阅读活动正常开展。如今学校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小小读书吧,都成为了孩子们阅读的场所,同学们或站或坐,或独自徜徉书海,或交流读书心得,形成学校里最美的风景线。
3、保障机制,建构体系
学校成立书香校园领导小组、读书指导项目组和学校读书群;组建教师读书俱乐部、青年教师成长班等团队,定期自主开展集体阅读活动。把阅读纳入课程计划,每班开设一节专门的阅读指导课,提供专门、保量的阅读时间给师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建立“学校与家庭联合、课内与课外整合、经典与现代融合、阅读与应用结合”的“四维大阅读”课程体系;各班成立了“小书虫读书小组”,每组有自己的活动宣言。每月“三次阅读一次展示”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或与学生共同赏析一本书,进行读书学习、交流心得、摘抄记录。
建立多元阅读评价机制。从“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出发,探索多元阅读评价:阅读记录单,考查学生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专项抽测,考查学生阅读效果和质量;阅读实践活动(如作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综合评定,以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综合评定。学期末评选“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通过精彩阅读,创造精彩人生。
带动教师阅读 ——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是专业读书人。在教师中开展“读教育名著,做学习型教师”活动。学校选定教师的阅读范围,力求全新摄入,快速提升。一是读孩子们喜欢的书,让教师能与学生有共同话题;二是读期刊杂文,进行主题式阅读,拓宽信息视野;三是读教育专著,人类几千年活动积累下来的理念和经验,有其独特的价值,进行研究性学习,铺垫理论功底;四是读文学名著,丰厚文化底蕴。每月撰写一篇读书心得。寒暑假倡导读大部头的的书,为每位老师购买了《给教师的建议》《静悄悄革命》等教育专著,共研读一本书,方便一起交流分享。在阅读中,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心态、生活信念,从而实现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转变,养成撰写读书笔记、读书感悟的习惯。
上一篇:激发热情 点燃梦想